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,电力系统巡检正从传统人工模式向智能化、数据化方向加速转型。通过无人机、增强现实(AR)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电力运维逐步实现全场景覆盖、全流程闭环与全生命周期管理,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核心保障。
一、电力系统巡检的核心技术突破
1.无人机与智能机巢协同作业
无人机通过高精度定位与AI视觉识别,可快速完成输电线路缺陷检测。例如,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引入无人机指挥车,单次任务覆盖7条线路,巡检效率提升7.5倍,隐患发现率提高40%。盐城滨海供电公司采用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,45分钟内完成10千伏线路全视角无死角检查,精准定位设备锈蚀、连接点松动等问题。唐山电网通过“1+N”无人机巡检系统,实现特高压通道全天候轮巡,累计发现缺陷205处。
2.AR技术赋能现场作业
AR眼镜通过增强现实技术,将设备参数、维修记录等数据实时叠加至物理场景,辅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故障。例如,龙影AR推出的智能眼镜支持专家远程标注操作指引,故障处理时长缩短50%,同时生成3D操作手册,降低培训成本。
3.数字孪生与智能分析
南方电网构建智能运维体系,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全息感知。如50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缺陷发现率提升3倍,巡检效率提升4倍,并通过AI算法预测设备冷却容量裕度,提前优化运行策略。
二、典型场景的智能化升级
1.输电线路:高危环境的高效覆盖
无人机结合红外热成像与激光甲烷检测技术,可识别导线舞动、杆塔倾斜等隐患。青海电网通过移动端App联动全景监控平台,隐患闭环处理率达98%。针对山区线路,安徽电网采用“蛙跳式”巡检技术,无人机依托自动化机场自主充电,4小时完成12公里山区巡检,效率提升50%。
2.变电站运维:从“人巡”到“机巡”
南方电网通过智能巡视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设备外观检查、温度监测等任务,并首创“一键顺控”技术,将500千伏线路操作时间缩短50%,年均节约工时超2500小时。
3.配网管理:智慧化与应急响应
罗湖供电局联合政数局构建智慧巡检系统,利用城市视频监控资源与AI算法,实时识别外力破坏、积水等隐患,灾害应急响应效率提升60%。
三、未来趋势:从效率优化到生态重构
1.AI大模型与预测性维护
基于工业大语言模型(LLM)的智能诊断系统可自动解析告警日志并生成维修方案,人工审核工作量减少80%。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模型可提前3个月预警设备寿命衰减,备件周转率提升30%。
2.数字孪生深化应用
高保真孪生模型支持设备运行极限仿真,预演故障影响链。例如,核电站通过实时仿真技术,5秒内生成停机策略与应急疏散路径,降低60%停机损失。
3.人机协同与低碳运维
防爆型巡检机器人逐步替代高危场景人工巡检,覆盖率达100%,人工介入率降低70%。绿色技术如旧路面热再生工艺,减少施工污染30%,推动运维可持续化。
龙影AR:电力系统巡检的沉浸式升级
在复杂电力场景中,龙影AR以增强现实技术为核心,提供以下差异化价值:
远程专家协同:多地技术团队通过AR界面实时标注故障点、共享操作视野,平均问题解决时长缩短50%;
三维可视化导航:结合BIM与GIS数据,AR眼镜精准定位隐患点,定位误差从米级降至厘米级;
动态知识库联动:自动关联历史故障库与解决方案,实时推送处置建议,新手培训周期压缩60%。
龙影AR与电力系统巡检的深度融合,构建起“端边云”一体化的智能生态,推动运维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全域预防”转型,为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注入新动能。
电力系统巡检的技术迭代正推动行业进入“零延迟、高精度”时代。未来,随着6G通感一体、神经拟态计算等技术的突破,其智能化与自主化能力将持续升级,助力构建韧性更强、更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。